共创力:从深圳第26届高交会看中国科技发展趋势
2024年11月14日至16日,为期三天的第26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终于落下帷幕。此次高交会移师深圳宝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规模之大,超过往届任何一届。作为参加了全部26届高交会的科技迷来讲,总结一下我对中国未来科技趋势的洞察与判断。
本次高交会一共有10个展馆,共22个专业展区,,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电子信息与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高端医疗器械、低空经济与空天等。此外,还首次设立了国之重器重大装备、科技巨头产业链、专精特新及新质生产力、创新创业与金融服务、产教融合等展区。本届高交会共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及央企180余家,上市公司1000余家,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2000余家,专业观众预计达40万人次。
笔者全程参加了此次盛会, 并先后参观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气车、医疗健康、国之重器装备、低空经济、机器人、产教融合等展区, 收获颇丰。
通过三天时间对高科技的观摩以及参加部分高科技论坛, 我对中国及全球未来的高科技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判断:
- 在人工智能方面, 由于中美贸易战依然没有停止,目前AI领域仍依赖于NVIDIA、openAI等技术, 但国内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还在进行, 根据目前的进度,中美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差距最多12个月的时间;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在算法和数据,目前国内像华为、美团、百度、腾讯、阿里等公司均研发出了自已的AI大模型,但这些大模型如何缺少算法的支持, 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到时很有可能各家大模型在回答同一个问题的时候,答案不一样,如此次美国选举,有的AI预计是特朗普胜利,有的AI预计是哈里斯胜利, 因此不同的AI大模型的答案可能千差万别,主要取决于算法和海量的数据样本;
- 在未来的五年之内,将会有很多的工作岗位将会被机器取代, 如客服、保安、前台、生产线工人、出租车司机等,但在第一天参加AI论坛时有一位硅谷回来的大咖分享了一个观点:短期之内机器人很难取代快递员和送餐员, 因为“把人变为机器”比“把机器变成人” 成本更低, 主要是送餐和送快递的地点不够标准,有的在10楼,有的在15楼, 并且各个建筑物的路线也不标准,因为这两个行业目前让机器人取代比较困难;
- 在未来,不懂AI的人将会失业, 每一个传统行业将会用AI进行赋能,如汽车要加入语音识别和自动导航功能;与老外交流时可以使用AI进行翻译;作家和画家可以有利用AI进行作品的生成;保险或金融公司可以利用AI进行分析用户画像等等,AI将会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 工业机器人相对已经成熟,但人型机器人尤其是以真人为目标的机器人还不成熟, 不能像真一样有触觉、味觉、嗅觉等功能,另外,对于手、脚、脑袋也不如人那么灵活, 因此,人型机器人的成熟仍需要5-10年的时间,目前只能执行一些简单的场景,如酒店服务员、高铁站代替客户等, 一些复杂的动作抓取食物、唱歌、显示不同的表情等,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 新能源、清洁能源得到的高速发展, 包括光伏、氢能、锂电池、风力发电等,另外,有一家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望岗荷木岭街43号的空天科技展示了电池中的黑科技;铝空气电池技术,有众多的新能源爱者驻足观看;
可以预计,在未来3~5年内,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另外全球对于低碳目标的追求,我国会有更多的新能源技术领先于世界。储能和清洁能源技术已成为各大企业的必争之地;
- 低空飞行经济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低空无人机、低空飞行汽车、低空交通装备等,都有展出。在低空领域,由于我国的无人机知名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领先全球,这一块的技术相对成熟, 已实现的场景,如从深圳飞到珠海的直升飞机,20分钟只需要980元,主要在低空飞机; 另外,低空飞行实现的场景有农民喷洒农药、电力公司巡检、军队低空飞行作战、消防队救火等,都是不错的应用场景,因此,可以预见,未来3~5年,低空飞行的产业链将会进一步完善;
- 在物联网领域,技术已相对成熟, 如智慧养猪、远程监控农作物生长、防灾报警、远程抄表等, 都是AIOT技术的应用。
- 在医疗领域,也融入了AI和中医的技术,在某家公司的展台前,我们看到了AI机器人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传统手段进行诊断, 通过十几分钟的数据收集, 患者将得到一份诊断报告,这种技术目前是非常先进的,很多观众在进行体验;
- 另外,在芯片和国产软件领域,也看到了非常大的进度,台湾展区也展出了很多先进的芯片技术,同时,各种工业软件也有了替代品,如CAD和仿真工业软件,都渐渐取代国外产品。
三天的时间非常短,通过对中国国内高新技术的观摩和参与论坛,了解了我们国家与外国的技术差距,也感受到高科技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很多的应用场景已是全球领先了。希望以上的总结对大家进行未来技术洞察和趋势判断有所帮助。
2024-11-25 11:32
文章详情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