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力:AI场境下消费者对用户体验需求的演进
什么是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 ,指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整个过程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
UCD(User-Centered Design),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它是围绕产品可用性来设计的一种方法。UCD包括了用户界面设计UI、用户研究、视觉效果、产品性能、人机交互设计等内容。UCD包括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的易用性和可用性体验。 在过去的20多年,UCD实践在中国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尤其在以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主的消费商业领域。2015年谷歌公司AlphaGo人工智能产品的问世,标志着基于AI、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大众化应用智能时代的来临,也标志着UCD实践的第三阶段的开始。
AI时代背景下用户体验的需求演进
2023年 ChatGPT的发布, 更进一步表明,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应用跨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其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将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快速扩张而日益显现,在AI时代背景下用户体验将进一步演进:
随着AI的发展,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很多汽车的配置中均有“天猫精灵”,语音唤醒功能, 酒店运送客房物品采用机器人等,美团上团购均是附近的商家数据,准确对顾客的喜好和需求进行展示。AI赋予产品的价值越来越大,同一件商品,如有AI功能,则很容易销售,如同一未录音笔,如果A产品只有录音功能,B产品即有录音功能,又有语音转文字功能,那么很明显B产品更好销售。这也是AI带给产品的红利。
AI背景下的用户感知体验
在AI大背景下,用户能感知到哪些用户体验呢?具体如下:
如何设计产品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设计(UCD)需要贯穿于整个开发流程中,从需求定义、系统设计、原型测试到产品验收,需要经历整个产品的研发过程:
企业开展用户体验的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开展用户体验工作,以改善产品或服务的用户体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用户调研: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如用户访谈、焦点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了解用户的偏好和行为。
2)用户旅程地图:理过绘制用户在与产品或服务互动过程中的整体体验路线图,助企业识别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点和改进机会。
3)原型设计:创建交互式原型,让用户参与测试和反馈,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用户体验效果。
4)A/B测试:通过对比不同设计方案或功能的效果,选择最优方案以提升用户体验。
5)数据分析:通过用户行为数据、用户反馈和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用户行为模式和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6)用户体验评估: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如启发式评估、可用性测试等,评估产品的用户体验质量。
7)用户反馈渠道:建立用户反馈渠道,如客服热线、在线反馈表单、社交媒体等,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
8)社区参与:建立用户社区或参与用户社交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反馈。
9)用户体验培训:对企业内部团队进行用户体验培训,提升团队对用户体验重要性的认识和能力。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和渠道,企业可以全面、系统地开展用户体验工作,不断优化产品或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竞争力。
UCD与产品开发流程IPD的关系
在IPD流程中,如何做好用户体验的设计呢?根据共创力咨询的经验, 需要如下的角色参与进来:
角色 |
主要职责 |
来源 |
SE |
总体负责UCD的计划、交付以及与开发计划的集成 |
|
UCD工程师 |
引导UCD项目 执行用户研究,评估设计是否满足用户目标 |
来自UCD部 |
MKT代表 |
明确产品目标市场,邀请目标用户参与设计活动 |
MKT |
业务专家 |
确认可用性需求的技术可行性 确保系统架构设计支持可用性需求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
来自系统组 |
信息架构设计 |
负责产品的信息架构设计 |
来自资料 |
技术支援代表 |
作为专家用户参与产品设计的评估 |
来自GTS |
测试代表 |
参与可用性评估 |
来自测试部 |
IPD流程下UCD在各个阶段的活动如下:
文章详情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