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咨询案例:XX上市公司
1、缺乏一套端到端的产品测试体管理方法论的指导;
2、测试的过程文件缺乏统一的模板支撑;
3、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滞后,没有介入到前期的需求分析活动;
4、测试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均不足以支撑产品线的产品成功上市;
5、测试代表很少参后端的生产和Beta测试;
6、测试人员在需求覆盖率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
7、性能上的边界值测试能力较弱;
8、对测试人员的绩效考核缺乏评价标准;
9、测试类型覆盖不全面,如资料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10、缺乏测试用例库管理平台,部分产品线没有缺陷管理平台,测试工具和工装自动化的开发能力不足。
1、测试领域代表已经能对全流程测试活动(从BBIT到SDV SIT SVT,从研发自测到系统测试)进行规划和管理。
2、对应不同TR阶段,定义各阶段要求,准入、准出、中断原则,SUB-TR评审要求,交付物评审要求等,全流程进行质量管控。
3、对应不同TR阶段进行交付,如定义可测试性需求、测试规格、总体测试方案、试挂方案、各科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报告等,模版规范化,交付物规范化,形成项目上测试规范化资产。开发人员的质量意识有所提升, PL会对项目组的交付件的质量进行审核。
4、定义软件、硬件、可靠性、结构、元器件不同测试角色及职责,使测试活动趋向于专业化,实现测试聚焦。
培训课程
产品